图源网络
媒体影视中的性别困境,正是无数女性日常的缩影,艺术只是放大了未被言说的现实。
我猜你也曾察觉过、体会过、困惑过、反驳过。
我猜你可能也想行动起来,在社区推动性别平等,但却:
“不知该从哪里开始?”
“不知需要哪些专业知识?”
“不知怎么做才能真正带来改变?”
现实不是电影,没有预设的结局。真正的平等,是每个人主动创造的过程。
绿芽基金会从2021年推出“乡村性别大讲堂”系列课程,通过线上线下共学,帮助参与者:提升性别敏感度,能够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和处理生活及工作中的问题;打破性别刻板印象,增强自我认知与多元包容;搭建交流平台,建立社群支持。
我们始终坚信:
你不是观众,而是改写剧本的人。
当你在某个瞬间突然意识到:
“这种情况我也遇见过”
“原来这就是性别不平等的体现”
这些认知时刻,正是改变的开始。
图源网络
我们的课程亮点:
「多元的共学形式」
(1)课前讨论:学员通过观看往期课程视频提前熟悉内容,并在课前讨论中交流学习主题与心得。
(2)直播答疑:专业导师实时解答学员疑问,即时互动,确保学习效果。
(3)实务分享:邀请行业实践者分享真实案例与实务技巧,帮助学员学以致用。
(4)共学社群:学员可担任助教或组长,通过小组讨论、案例分析和活动共创,促进经验交流与共同进步。
「清晰的课程目标」

「丰富的课程体系」
「往期部分导师」
李慧英
原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授,博士生导师,妇女研究中心主任,推动开设了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课程,2002年出版《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》。
李昀
华南理工大学教授。长期从事性别研究,多次撰写相关政策提案,以推动性别平等;多次组织和参与性别平等、社区发展,妇女发展等培训。
张宁
超过40年医龄的妇科副主任医师。常年为流动妇女、大学生、儿童提供生殖健康、性教育咨询服务。
沈洋
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。研究方向包括性别社会学、家庭社会学和公共政策。多次在《澎湃新闻》、《三联生活周刊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解放日报》、《知识分子》等报纸上发表文章。
王子艳
西南政法大学讲师。研究方向包括社会性别与媒介、乡村振兴与媒介等。 曾参与流动女工、关爱儿童相关的课题项目和国际会议,并发表相关论文和演讲。
「往期部分学员反馈」
“的确,对有志于在乡村开展性别平等工作的姐妹和社工来说,首先自己便要具备足够的性别意识,而培养性别敏感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学习和挣扎,而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是一个必要的挑战。”
在课程结束后,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了……所有的忍让都换不回尊重,必须要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,说不定被认可了呢?
“通过这个课程,才发现身边有很多看起来习以为常的事情,其实是性别不平等的表现,对母职惩罚、性别刻板印象、家庭暴力等概念有了新的认识,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原先一些性别不平等观念,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有意识的去面对。
199元/人
三人同行享9折,6个月以上月捐人9折
注:
1. 费用将在确定录取后再收取,一经收取,原则上不予退费
2. 面向乡村妇女工作者及妇女骨干,开放20个免费名额(有需要者请添加微信联系工作人员)


感谢瑞银集团对本项目的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