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朋友!说起“性别”,你会联想到什么?近期引发广泛共鸣的影视作品—— 
电影《好东西》单亲妈妈王铁梅的故事里:“男性带娃做家务是‘帮忙’,女性却是‘应该’”。“女性是职场中的不稳定因素,她们还要生孩子照顾家庭”。

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,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与生计中的双重压力。 

图源网络

 

媒体影视中的性别困境,正是无数女性日常的缩影,艺术只是放大了未被言说的现实

我猜你也曾察觉过、体会过、困惑过、反驳过。

 

我猜你可能也想行动起来,在社区推动性别平等,但却:

“不知该从哪里开始?”

“不知需要哪些专业知识?”

“不知怎么做才能真正带来改变?”

 

现实不是电影,没有预设的结局。真正的平等,是每个人主动创造的过程。

 

绿芽基金会从2021年推出“乡村性别大讲堂”系列课程,通过线上线下共学,帮助参与者:提升性别敏感度,能够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和处理生活及工作中的问题;打破性别刻板印象,增强自我认知与多元包容;搭建交流平台,建立社群支持。

 

我们始终坚信:

你不是观众,而是改写剧本的人。

 

当你在某个瞬间突然意识到:

“这种情况我也遇见过”

“原来这就是性别不平等的体现”

这些认知时刻,正是改变的开始。

 

图源网络

 

我们的课程亮点:

 

「多元的共学形式

 

(1)课前讨论:学员通过观看往期课程视频提前熟悉内容,并在课前讨论中交流学习主题与心得。

(2)直播答疑:专业导师实时解答学员疑问,即时互动,确保学习效果。

(3)实务分享:邀请行业实践者分享真实案例与实务技巧,帮助学员学以致用。

(4)共学社群:学员可担任助教或组长,通过小组讨论、案例分析和活动共创,促进经验交流与共同进步。

 

「清晰的课程目标

 

(1)邀请性别领域的资深导师,采用梯度授课模式,系统学习性别知识,可以更加自信及更具有性别意识地去分析、反思和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性别问题。(2)采用真实案例分享、伙伴交流等方式,为你开展性别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,与伙伴同行。

丰富的课程体系

 

「往期部分导师

 

李慧英

原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授,博士生导师,妇女研究中心主任,推动开设了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课程,2002年出版《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》。

 

李昀

华南理工大学教授。长期从事性别研究,多次撰写相关政策提案,以推动性别平等;多次组织和参与性别平等、社区发展,妇女发展等培训。

 

张宁

超过40年医龄的妇科副主任医师。常年为流动妇女、大学生、儿童提供生殖健康、性教育咨询服务。

 

沈洋

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。研究方向包括性别社会学、家庭社会学和公共政策。多次在《澎湃新闻》、《三联生活周刊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解放日报》、《知识分子》等报纸上发表文章。

 

王子艳

西南政法大学讲师。研究方向包括社会性别与媒介、乡村振兴与媒介等。 曾参与流动女工、关爱儿童相关的课题项目和国际会议,并发表相关论文和演讲。

 

「往期部分学员反馈

 

“的确,对有志于在乡村开展性别平等工作的姐妹和社工来说,首先自己便要具备足够的性别意识,而培养性别敏感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学习和挣扎,而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是一个必要的挑战。”

 

原来自己长期以来无意识地受到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,通过老师的讲解,对这些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;现在能够用更专业的话去解释之前觉得说不清楚的感受。

 

在课程结束后,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了……所有的忍让都换不回尊重,必须要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,说不定被认可了呢?

 

“通过这个课程,才发现身边有很多看起来习以为常的事情,其实是性别不平等的表现,对母职惩罚、性别刻板印象、家庭暴力等概念有了新的认识,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原先一些性别不平等观念,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有意识的去面对

 

报名须知

(1)课程费用

199元/人

 三人同行享9折,6个月以上月捐人9折

 

注:

1. 费用将在确定录取后再收取,一经收取,原则上不予退费

2. 面向乡村妇女工作者及妇女骨干,开放20个免费名额(有需要者请添加微信联系工作人员)

 

(2)报名方式: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

报名截止时间:4月30日24:00(因名额有限,报名信息将会进行筛选录取)
(3)咨询方式:若对课程有任何疑问,可咨询工作人员
课程福利

(1)结业证书
(2)资源对接机会
(3)优先参加绿芽其它项目
(4)优先参与绿芽线下工作坊 

第四期乡村性别大讲堂线下工作坊

 

感谢瑞银集团对本项目的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