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赋能乡村妇女儿童发展、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,绿芽基金会联合太古地产“爱心大使”计划一起推出「书出爱心 与她同行」公益活动!倡议公众以闲置图书置换来自乡村妇女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!

这个六月,来一场意义非凡的“以物换物”体验!

时间:2025年6月16日-22日 10:00-19:00

地点:广州太古汇办公楼一座大堂(天河区天河路385号)

体验一次“书出爱心”,一个善举,收获两份快乐

 

来看看有哪些非遗手工艺品吧

 

活动规则

 

图书收取标准:

  • 适合青少年儿童阅读的正版图书(含绘本);
  • 八成新以上,无破损、缺页、发黄变色、浸水、异味,无明显污渍、划痕字迹、卷边等。
  • 不符合标准的图书:1)报刊、杂志、字典、教辅资料、教材、漫画、外文等类型;

    2)网络文学小说、政治、宗教、养生等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题材;

    3)翻版、复印、布书、不全的套装书、0-2岁的低幼图书等。

置换规则:

  • 单笔图书价值总和(按图书封底标示的价格)达到或超过手工艺品的兑换价值,可获赠该手工艺品;(例:单笔图书10本,封底价格加总为425元,可兑换价值为“400+”的侗族非遗刺绣胸针一枚)
  • 单本(套)图书的价格须15元或以上;
  • 将图书交到现场“纪念品领取点”,报欲兑换商品的编号,与工作人员确认图书价值后领取纪念品;
  • 数量有限,换完即止

 

为乡村妈妈撑起希望

她们是为陪伴孩子成长,选择留在家乡的妈妈;

她们是用双手编织梦想,撑起一个家的勇者。

“书出爱心 与她同行”活动汇聚了乡村妈妈们用心制作的非遗手工艺品,每一件都承载着对孩子的爱与自强自立的渴望。

本次活动的非遗手工艺品由贵州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、内蒙古、广西、广东、宁夏、山东9个省/自治区的绿芽乡村姐妹制作。

 

给乡村孩子带来书香童

一本好书,一个绘本,

是孩子们山外世界的窗口,

是乡村童年梦里的星光。

“书”出爱心,让好书抵达小小手心,

让梦想的种子,在乡间发芽,

让希望的笑容,因阅读绽放。

活动收集到的书籍将捐赠给乡村地区(广东省始兴县半乡学堂、湖北省朱集镇图书馆、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镇竹创中心)用于公共阅读空间的打造,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。

 

来看看乡村妇女儿童的公益故事吧

侗族返乡妈妈的重启人生——吴凤英

贵州黔东南州美德村的吴凤英,身兼侗族织锦非遗传承人、侗歌队队长、云上民宿创始人、村妇女主任等多重身份。从一位因生育女儿遭歧视的乡村女性,蜕变为引领侗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先锋。

2014年时,因为孩子说:“妈妈,你再不回来我的童年记忆里就没有你了”,在外打工的的吴凤英意识到“孩子缺的不是钱,而是陪伴”,于是坚定了回村陪伴孩子。但回乡没有生计来源,凤英为养活自己和3个女儿摆过摊,手里常常拿不出一百块。2017年凤英参加了绿芽基金会的培训,从此命运齿轮开始转动。性别平等与自主意识启蒙培训后让凤英获得自信与自我认可,相信自己可以在乡村创业。
培训后,凤英获得了绿芽的资助并参与了多次创业赋能培训。如今,凤英不仅成为村里的公益人,组建小歌队带孩子们唱上了央视;还成为致富带头人,带领绣娘们把侗族非遗手工艺带出了大山。那些曾经背着绣片外出打工的妇女们,如今将非遗手艺转化为经济自主的底气;曾经怯懦的乡村留守孩童,在母亲们挺直的脊梁里寻回自信。图片

 

她在乡村,点燃照亮孩童未来的灯塔——蒙金丽

图片

作为广西远嫁湖北的留守妈妈,蒙金丽的生命轨迹因乡村公益理念而改变。而她的转变,为一个乡镇的留守儿童带来了不一样的童年色彩。

2016年,蒙金丽因女儿差点误喝农药去医院洗胃,担心女儿留守在家照顾不周于是返乡。返乡后目睹朱集镇留守儿童课余游荡街头,缺失陪伴引导且有很大安全隐患,决心改变现状。她在村民质疑声中,利用募集旧物创办朱集图书室、在寒假征集大学生支教。朱集图书室成为了镇上为唯一一个公共阅读空间,不仅给孩子们丰富了阅读,更让孩子通过阅读活动爱上阅读、开阔了视野,对未来有了不一样的希望。

8年时间,从金丽1个人到4个妈妈一起运营朱集图书室,她们陪伴了一批批朱集镇乡村孩子的成长,温暖了他们的童年。金丽和姐妹们也从自卑的留守妈妈到被孩子家长们尊敬 “老师”。如今金丽组建起“乡村故事妈妈”志愿者团队,和朱集的小学合作建立移动图书角,方便孩子在校园阅读,并给孩子带去生动的绘本课堂,更有效地培养乡村孩子的阅读兴趣。

图片

 

带上你的闲置好书,来广州太古汇办公楼一座大堂,让我们 “书”送爱心,助力乡村妇女的生计发展,给乡村孩子带来书香童年。

欢迎带话题 #她乡力量我在场 分享给更多伙伴看到,让更多闲置书籍实现特别的价值,让你的分享传递公益力量,为乡村妇女儿童助力!